品質管理知識
品保部-呂璞玉
一、品質管理的重點
1、 重視制度實施標準化
2、 重視分析
3、 重視不斷改善
4、 重視教育訓練
5、 改善循環和維持循環
6、 指定企業-品質月活動
7、 推行5S運動
8、 高層主管的重視
二、品質管理的一般模式
1、 品質檢驗系統
1.1來料檢驗系統:檢驗標準制定;檢驗方法規定;異常處理規定
1.2制程檢驗系統:檢驗標準制定;檢驗方法規定;異常處理規定
1.3出貨檢驗系統:檢驗標準制定;檢驗方法規定;異常處理規定
2、品質保證控制系統
2.1 產品保證系統:設計輸入;設計評審與驗證;設計開發驗證;設計變更控制
2.2 產品制造保證系統:源頭管理;防呆系統;標準化管理
2.3產品使用保證系統:出貨檢驗;制定使用說明;糾正與預防;顧客投訴
全面品質保證系統示意圖
三、相關品質知識:
1、抽樣檢驗 2、統計制程管制、3、看板管理4、零缺陷管理5、防錯法6、6Singma
7、QC七大手法
1)抽樣檢驗:品中抽取特定的樣品進行檢驗,并將結果與規范比較,以判定該批產品是否
允收。
允收標準:即可接收品質水平,簡稱AQL。
抽樣步驟:1、決定品質基準;2、決定品質允收水準AQL;3、決定檢驗水準,通常使用II
級。4、批量(LOT)之構成,盡可能接近同一條件之產品5、求樣本代字5、決
定檢驗方式,使用一次抽樣還是多次抽樣。
抽樣檢驗與全數檢驗:并不是所有的場合都適合做抽樣檢驗。主要看檢驗的性質、數量、檢
驗所產生的費用、體積的大小、檢驗的方式所決定。1)適合做抽樣檢
驗的有:屬于破壞性檢驗,如材料強度試驗;檢驗數量非常多;檢驗
物品的體積大,產品屬一連續提的物品。2)適合做全數檢驗的有:檢
驗很快且費用低;產品必須全部是良品;不良時會危及人的生命及安
全的。
抽檢的優缺點:優點:抽檢費用遠比全檢少;檢驗數量少,可比較詳細;判斷不合格,全部
退貨,刺激供方加強品質管制。缺點:雖然判定合格,但不能保證全部良品。
2、 統計制程管制:由美國休哈特博士于1924年5月提出:在過程穩定的情況下,不要做全數檢驗,就能低成本控制產品質量。能力目視的方法掌握過程的變動,并迅速采取改善行動,使之處于穩定的狀態。
3、 看板管理:看板管理用圖形、圖標等視覺感應,確定目前狀況,并立即產生判斷,使問題得到迅速解決的方法。目視管理的必要性:由于現場異常及問題點較難發現,延誤了處理問題的機會,忽視了不良品產生的征兆,實行目視管理有以下好處:Q(品質)異常及問題的凸顯化;C(成本)浪費、不均、不合理凸顯化;D(交期)延誤及進展狀況明確化;S(安全)標示出事次數及災害狀況以強化意識;M(精神)團隊意識和人員合作態度信念化。
目視管理的關注點:
作業管理:工具零件放置的顏色管理/異常報警燈/限度樣板/危險區域標示/人員配置圖/物流放置標示
生產過程管理:生產進度管理看板/生產計劃看板/生產指示看板
品質管理看板:檢查、工具、檢驗工具管理/不良品直方圖/問題異常分析板。
4、 零缺陷管理:核心理念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。四個基本原則:原則一質量的定義即是符合品質要求;原則二質量的核心在于預防;原則三工作的標準時零缺陷;原則四質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價來衡量。
解決問題的流程:
確定狀況 臨時對策 確認根本措施 采取改正行動 評估與跟蹤檢查
解決問題的6個階段:
工作領悟—對質量承諾—過程能力提升—品質改正—部門溝通—堅持
5、 防錯法:就是想辦法防止錯誤發生的方法,也稱為防呆措施。
防錯法的基本要素:1、在錯誤的情況下無法生產。2、在錯誤的情況下無法加工3、在錯誤的情況下無法啟動;4、標準正確的作業方法;5、標出設備的操作時間及指示項目,減少判斷失誤;6、在下道工序能夠被發現;7、一旦發生食物能及時報警及提示。
6、6Sigma品質管理:1987年摩托羅拉首先提出來,并逐漸形成的一個全球改的管理革命。典型的6Sigma管理模式解決方案以DMAIC流程為核心,它涵蓋了管理的策劃、組織、人力資源準備與培訓、實施過程與評價、相關技術方法(包括硬工具和軟工具)的應用、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使用等方面。
6Sigma的管理體系:
6、 QC的七大手法:控制圖、因果圖、直方圖、排列圖、檢查表、層別法、散布圖。具體七大手法在生產中的運用情況請見《活用QC手法解決現場問題》知識宣傳。
下一條:品質控制概論知識學習有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