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質控制概論知識學習有感
品保部-呂璞玉
首先要了解品質控制的意義:近年來,隨著全球市場一體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,企業之間不斷上演兼并、重組乃至強強聯合的市場行為。產品的市場競爭,不再是簡單的價格競爭,而是擴展到企業的研發生產、市場推廣以及售后服務等全過程的競爭。預示許多企業都在其產品的市場推廣中,突出強調“以質量求生存,以信譽求發展”的企業質量方針。力求在拓展市場空間,獲取更大市場份額,達到企業“永續進步”的目標。
那么如何保證能達到這個目標呢?答案是,只有建立運轉良好的品質控制體系,用文件化的形式加以規定并嚴格執行,才有可能保證企業生產出優良產品并達到“持續進步”的經營目標。
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品質控制的歷史演變過程:產品質量的控制發展到今天,主要經歷以下階段:
第一階段 操作者控制:在18世紀以前,由于產品生產的組織形式主要是手工作坊,產品從投入到產出所有工序的制作,都是由一個人完成的,因此產品質量的優劣也就由單個人負責控制。
第二階段 班組長控制階段:在19世紀,特別是工業化革命以后,生產方式逐漸變成由多數人集中在一起,以一個班或組未生產單位,主要有班組長負責整個班組的產品品質控制。
第三階段:檢查員控制階段。一戰后,由于工廠管理的日益復雜,班組長的精力基本放在組織生產提高效率上,已很難兼管品質,因此設置專職品質檢驗員,來協助班組長工作,專門負責產品質量控制。
第四階段:統計控制階段 利用統計手段進行品質控制,是由美國管理學家W.A.SHEWART在1924年提出的,通過統計數據繪制控制圖來描述抽樣結果,并判定批量產品的質量狀況。采用統計方法來控制產品質量,是品質控制技術的重大突破,開創了品質控制的全新局面。
第五階段:全面質量管理(TQC)全面質量管理同樣源于美國,是由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菲根堡姆創建的。它將工廠內部品質控制延伸到從產品的構想、市場調研、產品設計、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務的全過程的品質控制。
第六階段:全員品管(CWQC)CWQC最早起源于日本,與TQC相比,它要求公司所有部門的每一位員工,通力合作完成公司的經營目標,包括產品設計、生產、售后服務全過程的品質控制,提倡全員品管全員參與的企業質量文件。
在歷史長河中,品質控制的演變預示著現代企業的品質管理逐步走向全員化,現代化,
全面化。知識和管理方法的不斷更替和演變,迫使我們不斷通過學習和實踐去尋求更好的
品質控制的方式和流程來保證企業的質量目標的達成。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
知識,不斷的在工作中獲取實踐經驗,提高自身的品質控制能力,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實
現自我的價值。生命不止,學習不息。
上一條:品質管理知識